一、柯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3、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4、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二、柯姓的郡望堂号

【堂号】

"异鹊堂":异鹊的意思是奇怪的小鸟。宋朝时柯述历任淮州知府,累官朝散大夫。他曾经在漳州当辅佐的官。漳州地方荒年,他千方百计赈济灾民,亲自住到灾区。这时有两只奇怪的小鸟在他的屋梁上垒了窝。等他回到招待所,两只小鸟也跟着他。他完成任务回漳州城时,小鸟飞着追他数十里,叽叽喳喳不忍离去。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钱塘县:秦时置县,属于会稽郡。后汉时为吴郡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齐 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相当今山东省临淄一带。

三、姓柯的历史名人:

1。柯九思:元朝人。勤读书,能诗文,善书画。尤精画枯木、墨竹、师法宋代文同、苏轼。又善于鉴别古代钟鼎器物。元朝宫廷所藏书法名画,多由其鉴定。

2。柯维骐:明朝历史学家。专心研究宋代历史。合《宋史》、《辽史》、《金史》为一书,以宋朝为正统,附以辽、金,积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编》。对元人所修宋史的错误和疏漏,多有补正。

3。柯 铁:清朝台湾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次年夏,柯铁与陈发等领导台湾中部云林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武装抗击日寇。以大平*山为根据地,多次击溃和歼灭来犯的日寇,于是大平*山有"铁国山"之称。中部各地纷纷响应,影响波及全省。抗日斗争前后坚持4年之久。

4。 宋有学者柯芝,五代时(南唐)有官吏柯昶(江西瑞昌人氏)、状元柯潜,清代有医学家柯琴、知县柯抡(被誉为"闽省第一清官")。

5。柯乔(1497—1554),字迁之,号双华,明代安徽青阳县人,民族英雄。初师李古源,后师明代大师王阳明、湛若水。嘉靖八年(1529)进士。初任行人御史,贵州道郎等职,以政绩升任湖广按察司佥事,治理沔阳大堤。沔阳地处汉江之滨,连年水患。柯乔认为“江水溺人,咎在官吏”,奏准建筑江堤。他亲自视察江汉两岸地势,勘察堤基,于重点工段督促检查,4个月筑成江堤数百里,大大减少了水患。后又建立集市,铺设浮桥,兴办学校,平雪冤狱。离任时,沔阳数千人为之送行,并以其靴帽建立生祠。 嘉靖二十四年(1545),柯乔升任福建布政司参议,按察司副使,巡海道副使,协助提督朱纨加强浙闽海防军务,抗击葡萄牙殖民者,打击海盗运私活动,并亲自领军镇守泉州、漳州等海防要地。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月11日,葡萄牙侵略者兵船至福建宫前湾海域抛泊,并在宫前、下安等登陆,肆行奸淫掳掠。巡海道副使柯乔会同漳州知府卢璧、龙溪知县林松发兵,派一兵船伪装商船,诱敌深入伏击,共歼敌239人,其中击毙33人,俘206人(内有头目3人,汉奸1人)。后因触犯权贵,蒙冤入狱。嘉靖二十九年(1550)得释回乡。 嘉靖三十三年,朝廷察知柯乔冤情,下诏复用,是时柯乔已病逝。著《九华山诗集》二卷。

6。柯崧林,明代监察御史,柯乔之父。

7。柯应诚,生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卒年不详。时任江南刺史、后升镇国安化军节度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